<form id="zrfd3"><span id="zrfd3"></span></form>

    <address id="zrfd3"></address>
      <address id="zrfd3"><nobr id="zrfd3"><progress id="zrfd3"></progress></nobr></address>

      <noframes id="zrfd3"><form id="zrfd3"></form>

      <noframes id="zrfd3"><form id="zrfd3"><th id="zrfd3"></th></form>
        <noframes id="zrfd3"><form id="zrfd3"><th id="zrfd3"></th></form>

          <address id="zrfd3"></address>

          <noframes id="zrfd3"><form id="zrfd3"><th id="zrfd3"></th></form>
          江山文學網-原創小說-優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傳奇小說 >> 【東籬】汾州人物記(小說)

          絕品 【東籬】汾州人物記(小說)


          作者:中鎮楓林 布衣,199.66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9174發表時間:2023-07-22 09:04:20

          【東籬】汾州人物記(小說) 一、東賈鎮的秀才
             東賈鎮位于汾州東郊,背靠青山,面朝汾水,民風淳樸,人杰地靈。明清兩朝,東賈出過三位進士,十八位舉人,一百六十五位秀才。東賈文風之盛在汾州乃至平陽府可謂首屈一指。至今,汾州民間仍流傳著“東賈秀才比驢多”的說法。
             光緒年間,徐懷古便出生在這人杰地靈的東賈鎮。徐家三男四女,徐懷古排行老六。其時,徐家靠著祖上的福蔭,住著兩進院子,耕種著上百畝良田,衣食無憂,人丁興旺,算得上是汾州的小康人家。
             富而裕則重學,徐家開辦有一間私塾,塾師便是徐懷古滿腹經綸的父親。入塾讀書的多是族內子弟和近村的富戶子弟。近水樓臺先得月,徐懷古自三歲起即入塾識字,天資聰慧加上父親的嚴厲管教,五歲時他已能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和剛入塾的同齡孩子相比,可謂鳳毛麟角,鶴立雞群。
             十三歲時,徐懷古赴平陽府參加童生試,正值六月時節,陽光明媚,鳥雀歡歌,街市上店鋪云集、人流如織,吆喝聲、談笑聲偶爾夾雜著幾句吵鬧聲傳入耳中,嗡嗡不絕,一派繁華景象。
             平陽府學內秀木蒼翠,曲徑通幽。明德堂前的一池碧水中,片片荷葉如一把把青綠的小傘撐浮在水面上,成為供水中魚兒藏身、嬉戲的天然庇護地和游樂場。這一靜一動之外,在那一把把小傘的縫隙間,挺立起一根根翠綠的荷莖,荷莖的頂端綻放出一朵朵白色或紅色的蓮花。那花,白的散發出淡雅,紅的烘托出喜慶,一白一紅把整個府學大院點綴得活色生香、幽雅靈性。
             大比在即,各州縣的考生依序站立在明德堂前的空地上,等候開考。主考張學政身著孔雀補子官服,威風凜凜,一臉肅穆,端坐在堂前的一把太師椅上,平陽知府和督學侍坐一旁。張學政儀容端方,雙目如電,他仔細打量著面前的二百余名考生:從衣飾和身形的差別上,可以判斷出他們不同的家境;從容貌和神情的差別上,可以判斷出他們不同的年齡和閱歷。仔細審視一番,張學政的目光定格在徐懷古身上,徐懷古的年幼和眉宇間的英氣,或者說這兩者之間形成的反差如一道雨后的彩虹吸引了張學政的目光。
             張學政向椅旁的侍從耳語了幾句,徐懷古便在侍從的引領下脫離人群走到了張學政面前。面對主考大人,徐懷古不敢怠慢,只見他拱手作揖,倒地便拜,口中念念有詞道:晚生徐懷古拜見大人。張學政朗聲道:起來回話。徐懷古口中稱謝,起身恭敬地站立一旁。張學政接著道:你是何方人氏?師從何人?看你年幼,今日應試可有把握?徐懷古不慌不忙答道:回大人,晚生汾州東賈人氏,跟隨父親誦讀了些許圣賢之書,今日初次應試,遑論把握,還望大人提攜。
             徐懷古的回答謹慎得體,張學政聽后眉間不禁泛起一絲快意??粗矍暗囊怀鼐拔?,張學政才情涌動,略微沉思他接著道:今日天朗氣清,祥云吉瑞,本官給你出個上聯,你對出下聯如何?徐懷古謹慎地答道:晚生斗膽一試。張學政隨即詠出上聯:一池碧水花紅葉茂明德堂。聽完上聯,徐懷古扭頭看了看池上的景物,又仰頭看了看門楹上方的“明德堂”金字檀木匾,心下暗自一緊:學政的上聯不僅攬括了眼前的諸多景物,又暗含明德堂前大比事宜,想要對出工整的下聯著實不易??粗矍皻舛ㄉ耖e、靜候下聯的學政大人,徐懷古沉思少頃,心下暗喜,大聲道:大人,學生的下聯是“兩袖清風語重心長攜棟梁”。
             聽到徐懷古對出的下聯,張學政抬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花白胡須道:不錯!汝這下聯不光頌揚了老夫,還抬舉了自己。孺子可教也。身后的考生也紛紛交口稱贊。清風徐來,徐懷古渾身舒暢。入場應試,徐懷古不負重望一舉高中。
             自此,徐懷古進入汾州縣學學習四書五經,朝著讀書人“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揚名天下知”的金字塔目標奮斗。孰料,其時清王朝的氣數已到了盡頭,光緒三十一年,科舉廢除。窮盡一生追求科舉功名的讀書人哭天搶地,痛心疾首,如喪考妣。
             徐懷古年紀尚幼,在他看來,人生的路還很長,科舉之路行不通當有他途可尋。近年來,時局動蕩不安,母親患病在床,父親的私塾也陷入停辦的窘境。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國事蕭條,家道隨之中落,徐家的日子大不如從前。油盡燈枯,母親終究沒能掙脫傳說中黑白無常的追魂索,在無限留戀地看了看圍在四周的兒女后,不情愿地吐出了最后一口微弱的氣息。徐懷古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哀痛和無奈。料理完母親的后事,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書讀不成了,自己業已到了身負家責的年齡,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方向。
             這年秋分過后,徐父的一位張姓故友途經汾州,專門登門拜訪。故友重逢,心中的思念和感慨如決堤的洪水四處泛濫,滔滔不絕。徐懷古煮水斟茶,侍立一旁。兩位長者茶敘過后,張伯父道:徐兄,令郎如今在何處高就?父親擺擺手答道:豈敢談高就?犬子如今守著個秀才的空名頭,賦閑在家罷了。張伯父長嘆一聲,接著道,也難怪,如今時局動蕩,百姓求得溫飽尚且不易,何談其他?兄臺今后有何打算?父親嘆息道,愚兄近來正在憂慮,無計可施。張伯父沉吟片刻,呷了兩口茶說道,徐兄,平陽府張皓先生是鄙人的一個遠方親戚,從醫數十年,醫術精妙,醫德宏高。不知徐兄可愿令郎前往?父親聽了,大吃一驚道,張先生是平陽府的大名醫,救死扶傷,聲名遠播。犬子能入張先生門下求教,可謂三生有幸。父親扭頭道,懷古,還不快拜謝張伯父。徐懷古忙走到張伯父腳前,倒頭便拜。張伯父起身扶住雙膝已經跪到地上的徐懷古說道:賢侄快起,不必拘禮。
             徐懷古勉強叩完一個頭,起身回到父親身旁。張伯父重新落座,接著道,徐兄,既然令郎愿往,我看擇日不如撞日,不如明日即隨我赴平陽府拜師。父親當即應允。為盡地主之誼,更為表達謝意,晚飯特意加了兩道葷菜,一道是汾州過油肉,一道是清燉鯉魚。酒逢知己千杯少,兩位長輩開懷暢飲,不知不覺間竟喝了兩斤汾酒。酒酣意闌,徐懷古安頓好兩位長輩,煮了些醒酒湯置于炕邊,才回房收拾自己的行李。
             秋分已過,夜涼如水。小妹懷玉幫著收拾御寒的冬衣。打開黑漆的木箱,母親生前親手縫置的棉衣棉褲整齊地躺在箱底,細密的針腳飽含著母親對兒子真切的愛。睹物思人,徐懷古鼻子一陣發酸??粗矍叭崛醯男∶?,他不忍勾起小妹的傷心,咬咬牙,忍住了在眼眶里打轉的淚水。
             秋夜靜寂,收拾完畢,徐懷古輕輕地躺到炕上。他直愣愣地盯著從窗外瀉進來的慘白月光,思緒翻滾。夜深了,涼意陣陣,他下意識地往身上拉了拉被子,融融的暖意漸漸包裹了全身。不多久,他的眼皮耷拉下來。
             次日一早,用過早飯,車夫已裝好行李,備好馬車。父親送二人到村東頭的百年老槐下,細心地叮囑著徐懷古,諸如“業精于勤毀于隨”,“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之類。
             該起程了,父親拱手向張伯父道:犬子在平陽府就仰仗張兄了。張伯父拱手還禮道:徐兄盡管放心,小弟義不容辭,令郎在平陽府一應開銷一概包在小弟身上。父親連聲道謝,二人互道珍重。徐懷古扶張伯父上車,自己跟著跳上車,他扭頭對父親說:爹,那我走了。您老多保重!趕車的漢子揚起馬鞭在空中甩出兩聲脆響,馬嘶叫著啟動了馬車,一股塵土隨著答答的馬蹄聲騰起,遮掩了大半個車身,塵土遮掩下的馬車朝著官道的方向急馳而去。徐父的身影連同那棵老槐漸漸變小,直到最后消失不見。
            
             二、平陽府的學徒
             馬車在官道上時而平穩,時而顛簸,不緊不慢地行駛了大半天?;杌栌?,徐懷古隨張伯父抵達了平陽府尚義街,車外的喧鬧聲驚醒了車里的徐懷古,他揉了揉惺松的睡眼跳下馬車。眼前出現的是一座頗為氣派的院落,宏偉不失精致的大門口,三四個仆人麻利地卸下行李。在張伯父引領下,徐懷古來到堂屋拜見了張伯母,簡單詢問過后,徐懷古安頓住進了二進院的東廂房。
             次日早飯過后,在張伯父的引薦下,徐懷古來到仁心堂醫館,拜見了張皓先生。先生身著長袍馬褂,面龐清瘦但色澤紅潤,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行過禮,徐懷古小心侍立一旁。兩位長輩坐到堂屋敘話。過了約莫一炷香工夫,二人起身站到院中。先生喚人在當院擺了香案,擺上瓜果之類獻品。取來清水一盆凈手,先生親入內室,取出一軸畫卷,小心翼翼地展開,掛到了正對香案的北墻上。
             徐懷古抬頭望去,泛黃的畫卷上是一位老者的畫像,老者身著青色漢服,天庭飽滿,面色紅潤,頭挽發髻,花白虬髯,左手持杖,杖上用紅繩系一白色藥葫蘆,右手安放膝蓋處,雙膝微屈安然端坐。先生燃起一束檀香,分出九炷遞給徐懷古。徐懷古恭敬地接過捧在手里。先生走向香案,徐懷古緊隨先生,一束檀香整齊地插入香爐,香煙裊裊,不多時便彌漫在院落中。先生朗聲道:醫者,仁術。醫人者須先正其心。今日,醫圣孫思藐先輩在上,我張皓收汾州東賈子弟徐懷古為徒。既入我門,須謹記醫者本旨,潛心研習,厚積薄發,修德養性,造福病患。語畢,先生向畫像三叩首,徐懷古跟隨先生恭恭敬敬地叩頭行禮。禮畢,仆人搬過一把太師椅安放在香案前。張伯父走近徐懷古低聲提醒道:該向先生行禮了。徐懷古心領神會。
             此時先生已端坐在太師椅上,徐懷古趨步上前,拱手道:晚生汾州東賈徐懷古,蒙先生抬舉,能入先生門下求教,實乃三生有幸。今后,晚生定當謹記先生教誨,修德正心,勤勉不怠,不負先生容納大恩。語畢,徐懷古向先生三叩首。
             拜師禮畢,張伯父向先生辭行。先生送張伯父到院外,二人拱手作別。折回院中,先生領徐懷古來到臨街的仁心堂醫館。醫館里已守候了二十多個候診的病人,或站或蹲擠在醫館靠近西墻的長條木桌旁,兩位跟隨先生求教多年的師兄端坐在長條診桌旁的方凳上,凝神為病人把脈,診桌上陳列著筆墨紙箋之類的物件??匆娤壬M門,二人忙起身,先生擺手示意二人坐下繼續。走到正對門口的藥柜前,先生喚了一聲,柜臺內正在抓藥的師傅放下手里的戥子快步走到先生面前,先生道:福生,這是汾州來的學徒徐懷古,從今天起先讓他跟著你熟悉藥名、藥性。徐懷古聽了,忙向福生作揖。福生白了徐懷古一眼,返身回到柜臺里。
             先生給福生交待清楚,鎮定地坐到診桌前。旁邊候診的病人便擁了上來,一個個嘴里念叨著:先生,快給我看看,快給我看看。先生抬手示意一位病人坐下,用余光朝圍上來的人群掃了一圈,安慰道:莫急,莫急,一個一個來,要是我分了神,可要耽誤各位了。話音未落,紛亂的人群已安靜了下來。
             中醫是華夏的國粹,自上古神農氏遍嘗百草,為百姓解除病患,華侘、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一代代名醫用心傳承,發揚光大,為百姓的健康和民族的延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難經》六十一難中曰: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中醫“四診”法中最為講究的是脈診,小小的一方脈枕,病人手心朝上,將手腕部位平放其上,醫者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緊扣于腕部憑醫理和經驗感知病人五臟六腑傳來的微妙變化。在一般人看來玄之又玄的中醫,其實是基于古老的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經前人不斷總結傳承,后人以實踐為基礎形成的獨具民族特色的醫學體系。
             先生少時子承父業,習藥性,明藥理,遍讀醫書,積累了豐富的醫藥知識。后又經舉薦赴太原府跟隨名醫受教十余年,辨證精準,處方對證,祛除疾患,藥到病除,醫術之精湛,醫德之高尚在平陽府可謂首屈一指,鄰近府縣慕名就醫者絡繹不絕。
             看著醫館里忙忙碌碌的人們,徐懷古有些拘謹地站在柜臺前,福生吩咐他說:懷古啊,你剛來熟悉藥性還需要一段時間。不如你先做些打包、取藥的零活。剛說完,柜臺里的一個伙計喊了一聲:師傅,當歸斷貨了。福生接著說:懷古,你先去后院找張師傅領包當歸。徐懷古三步并做兩步出了醫館后門,摸索著拐到后院的庫房門口。庫房前的青磚地面上橫著幾把長條凳,長長的凳面上托著幾個圓形的篾筐,一位身形佝僂的老者正彎腰在篾筐里揀曬藥材。
             徐懷古上前喚了一聲:張師傅。聽見有人呼喚,老者停下手里的活計,轉過佝僂的腰身,他便看見了一臉書生氣的徐懷古。在徐懷古陌生而俊秀的臉龐上打量了一番,只見他干癟的喉結微微翕動了兩下。
             徐懷古聽到了從他嘴里發出嘶啞的聲音:有事?徐懷古應道:張師傅,柜上當歸斷貨了,福生師傅讓我來領一包。張師傅“噢”了一聲,干咳了兩聲接著道:你就是新來的學徒?邊說邊轉過身朝藥庫的方向挪動腳步。徐懷古應道:我今天剛來,以后還要請張師傅多多指教。張師傅似笑非笑地哼了兩聲:指教不敢當,隨我來吧。徐懷古跟在身后,看著他一高一低的肩膀來回晃動地往前走,低頭看時才發現他的右腳有些跛。

          共 40156 字 9 頁 首頁1234...9
          轉到
          【編者按】這是一部蕩氣回腸的人物志,也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亂世傳奇。徐懷古和徐懷義都用自己顛沛流離的一生踐行了中華民族的高古精神和家國大義。小說前半部分用了話本小說的寫法,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給盼弟尋醫問藥之際,兩人的命運第一次交集,讓人不禁感嘆作者鋪墊之從容,構思之精巧,敘事之嚴謹。小說雙線并行卻各有側重。以懷古起筆,讓讀者以為作者是要重點寫懷古,誰知第五章開始作者筆鋒一轉,在懷義身上大量用墨,在懷古身上反而用了簡筆,懷義在明,濃墨重彩,如何被人陷害,如何無奈落草,如何與盼弟重逢,如何成為土匪頭子,又如何襲擊鬼子的據點,把一個窮苦人家的后生如何成長為抗日英雄的心路歷程寫得酣暢淋漓??擅罹兔钤趯憫蚜x不忘懷古,徐懷義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重大節點,懷古都恰到好處的呈現,成了點睛之筆,兩人第一次交集,懷義為情所困,心急火燎地請大夫,而懷古則俊逸從容,有高士之風;懷義被劉管家陷害受傷逃亡,落魄之時倒在懷古家門前,而懷古則救死扶傷,照顧入微,顯出醫者仁心;懷義設計搶鬼子糧食,和鬼子周旋,懷古卻一改往日溫和,嚴詞拒絕給鬼子療傷,則既凸顯了懷義的足智多謀,又塑造了懷古“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儒家君子之風。寫懷古雖用簡筆,但人物塑造卻不簡陋,這一繁一簡,兩相映襯,一個是草根英雄,身為草莽,心懷大義,理應揮毫潑墨,工筆細描;一個是民間高士,溫潤如玉,飄逸出塵,正合簡筆留白,這才是大寫意。小說時間跨度之大,綿延半個多世紀,人物命運起伏與時代息息相關,更給這一部傳奇小說加上了厚重的歷史感,讀來令人贊嘆。小說語言富有個性化,打破了舊傳奇小說塑造人物的某些套板,敘事語言古樸典雅,句式整齊,流暢蘊藉;人物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特別是徐懷義,在和懷古說話時,語言文雅有禮,體現了他當了掌柜后勤奮學習;而和伙計或是劉官家說話則口語化了很多,體現他出身市井,熟悉市井的語言方式;初到七里峪,他說話文縐縐,體現了他剛到山上的無所適從……這些作者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小說延續了古典小說的寫法,注重細節,比如懷古離家學醫時,“他直愣愣地盯著從窗外瀉進來的慘白月光,思緒翻滾。夜深了,涼意陣陣,他下意識地往身上拉了拉被子,融融的暖意漸漸包裹了全身。不多久,他的眼皮耷拉下來?!北热鐟蚜x初見盼弟,“盼弟和徐懷義同時伸手去抓酒盅,兩人的手不可避免地觸碰到一起,感覺到盼弟玉手的纖細綿軟,徐懷義心里不禁一陣狂亂,自己的手也變得苯拙,不小心又碰倒了桌上的酒盅?!痹俦热鐟蚜x回家探母時,“徐懷義蹲在槐樹街上那棵沒人能說得清經歷了多少年風雨的老槐樹下,他一邊喘著粗氣,一邊嚼著酥脆的燒餅,最后把手里的那些焦黃碎沫一股腦兒全拍進嘴里?!边@種精彩細致的描寫太多了,寫出了人物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使人物形象鮮活生動,立體可感。從主題上看,這篇小說不止把目光放在窮小子和富家小姐的愛情故事上,也不只是寫一些俗套的民國鄉紳的高古精神,而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和民族氣節貫穿始終,身世浮沉,時局動蕩,懷古和懷義的初心不變,在滿目瘡痍的亂世中發揮了中國脊梁的作用。中醫中藥本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做人經商誠信為本、義字當頭,這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兄弟兩個在民族大是大非面前正義凜然,不畏生死,更是讓讀者看到我們這個民族最普通的老百姓身上不屈不撓的大義和風骨。雖然是第一次讀中鎮楓林老師的作品,但敬佩不已,敬佩老師的才華,也敬佩老師對傳統的熱愛,我能力有限,一只拙筆很難將老師的精彩之處恰當言說,不當之處,還望老師海涵。感謝賜稿東籬,期待您更多的作品!【東籬編輯:粗人】【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307230002】【江山編輯部?絕品推薦20230810第0034號】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粗人        2023-07-22 09:07:36
            編輯老師的作品我有點惶恐,這是一篇大文章,讓我覺得有心無力,向老師致敬,很榮幸成為您的讀者。
          2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07-22 10:38:15
            一個上午,我在看這個故事,引人入勝啊。我仿佛回到了少年時讀三俠五義的時候,被小說的兄弟之情吸引了。小說的故事敘述,風格脫俗,語言精當,頗有古韻意味。我們從這個故事的某個細節里都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如,相信緣分,懂得善良的價值,知道勤奮的意義。小說的時空跨度很大,但時代的影子始終伴隨著人物的命運,這不僅是寫人物的遭際和命運,也是在寫一個時代的變更。楓林先生的小說,有品讀之價值。感謝楓林老師投稿東籬,希望精彩紛呈。
          懷才抱器
          3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07-22 10:44:06
            和一般的古小說相比,我更喜歡這篇小說的時代感。讓我們認識了在某個時代的轉換中,人物命運如何把握。所有的果,都是前世埋下的因。做一個好人,行一輩子善事,自然會有奇遇。小說的語言很精粹,敘述毫無繁冗之弊,流暢自如。
          懷才抱器
          4 樓        文友:粗人        2023-07-22 13:26:33
            又讀了一遍才發現,匆忙之中打錯了幾個字,“劉官家”應為“劉管家”,“正和”應為“正合”,還有“文鄒鄒”應為“文縐縐”,“是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應為“使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實在抱歉。
          5 樓        文友:夕泠        2023-07-22 14:59:33
            讀完后,覺得蠻有意味的。細節處理也不錯。忠肝義膽描述也很入味,一口氣讀完,還是蠻引人入勝的。很佩服楓林老師能寫出這樣的小說佳作。欣賞學習,祝老師夏祺!
          6 樓        文友:中鎮楓林        2023-07-22 23:41:03
            感謝編輯老師撥冗費心!向各位老師學習!
          7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3-07-23 16:29:29
            小說寫得很精彩。懷才抱器邀請老師加入東籬。我的QQ2459962830
          懷才抱器
          8 樓        文友:江山絕品評議組        2023-08-10 21:56:23
            小說雙主角結構,時分時合,交替前行,構思精巧,敘事嚴謹,格局大氣;人物形象飽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突蛿等f字,敘述得有條不紊!展現出作者不俗的筆力。故事中有俠義,有民族大義,有家國情懷,同時也有著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煙火氣息。推薦絕品。
          共 8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